青岛日报2024年10月18日
青岛日报2024年10月18日版面
■2023年10月19日,2023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暨第二十三届“蓝洽会”在西海岸新区启幕。
■24届“蓝洽会”累计吸引了1.4万余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蓝洽会”通过搭建桥梁,为科研成果主动寻榜找“婆家”,加速产、才、研融合发展。
■“蓝洽会”不仅是海内外人才共话发展的盛会,更是青岛招引海外人才、精准对接高端创新项目的长效平台。
■“蓝洽会”上设置了“智引全球”蓝色招聘活动,广纳海外人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和支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今天的青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创新、渴求人才,引进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是发展所需。
10月18日,2024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暨第二十四届“蓝洽会”在西海岸新区拉开帷幕。这场持续了24年的人才盛会,已经成为青岛推动国际高层次人才交流和产学研合作的“金字招牌”,是海内外人才关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了解青岛人才项目需求、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窗口。从最初仅126人参会到累计1.4万余人参与,二十四届“蓝洽会”让越来越多怀揣梦想、归国立业的留学人才与蓬勃发展、求才若渴的青岛实现“双向奔赴”,书写以城聚才、以才兴城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筑巢引凤,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聚众智之光以成其明,集众才之能以成其兴。不断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新局面的青岛,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敞开怀抱,热情呼唤“雁归来”,欢迎来自全球的创新创业主体,为城市发展汇聚人才优势、蓄积发展动能。
梳理“蓝洽会”24年发展史不难看出,作为一场国际高端人才的盛会,“蓝洽会”充分发挥顶端人才的“塔尖优势”和“杠杆效应”,正在撬动全国乃至全球的智力资源,实现平台价值倍增。
“‘蓝洽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帮我圆了回国创业梦。”通过“蓝洽会”来到青岛的海归博士尹学军,将德国高端振动控制技术引入中国,填补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他还发明了新一代迷宫式约束阻尼产品,解决了轨道界百年难题,使我国中高端振动控制技术及应用水平跻身世界领先地位。
由第十五届“蓝洽会”引进落户青岛的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惠觅宙早就成为一位地道的“青岛人”,在分子量35kDa生物活性透明质酸片段的深度研究与应用上,他让世界见证了中国智慧,尤其是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大大扩大了透明质酸的使用范围,推动了山东乃至全国玻尿酸产业发展。
借由“蓝洽会”平台,毕业于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的徐立霜与青岛结缘,其创立的青岛蓝晶科技有限公司深耕新能源光伏+储能应用领域开发,并与青岛海龙川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电池控制器及光伏逆变器研发项目,打造光伏储能系统的全流程解决方案,目前已在中东、东南亚和非洲等市场布局。
海归博士、青岛泰博恒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栾业鹏,开发出全球先进的双靶标HDAC抑制剂,实现抗肿瘤与抗器官纤维化新药创制,推动了中国原创药产业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24年来,借由“蓝洽会”平台,已经有1.4万余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踏上回国创新创业和追寻科研梦想之旅。
“今年大会报名非常火爆,开幕前我们会务组已经收到全球68所知名高校的207位博士及以上人才的参会申请。”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参会人员中不乏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海外人才,“蓝洽会”正不断释放引才“强磁场”。
本届“蓝洽会”上又有新亮点,今年青岛将接续发布《人才金融环境推介及融资需求榜单》《人才科技创新环境推介及技术需求榜单》《人才服务环境推介及岗位需求榜单》三个榜单,再一次以最真挚的引才初心和诚意,向全球人才发出求贤最强音。
“我们要用好用活‘蓝洽会’这一青岛引才金字招牌,大力推进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实施青年人才集聚三年行动,不断塑强政策比较优势,凝心聚力打造人才集聚之地、辈出之地、向往之地。”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赵岩表示。
产才融合,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蓝洽会”不仅是海内外人才共话发展的盛会,更是青岛招引海外人才、精准对接高端创新项目的长效平台。
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蓝色经济,全力打造蓝色人才集聚高地;到发布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面向全球“发榜求贤”;再到发出全球海洋人才聚青邀约函,青岛依托“蓝洽会”这一高端平台,面向全球精准发布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成功引进一批先进技术、高端项目落户青岛,有效丰富了青岛的人才、技术、智力要素供给。据统计,“蓝洽会”已累计吸引投资额109.17亿元,有3200余名海外人才在青创新创业,创办高新技术企业580余家。
本届“蓝洽会”为精准实现产才融合、供需契合,切实增进产学研对接实效,会前集中征集梳理了全市重点产业领域人才引进及科研项目合作需求,专门向80余位涉及海洋船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领域的留学人才发出参会邀请函,确保本届大会的求贤“含金量”。
也正因如此,本届“蓝洽会”参会项目层次高、规模大。开幕式现场,涉及现代海洋、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等领域的10个重点项目将集中签约。这些项目的签约落地,将有助于青岛实现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共融,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与此同时,作为“蓝洽会”的重头戏之一,今年的“重点产业海外高层次人才产学研项目洽谈会”将围绕海洋船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节能等我市重点产业领域邀请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携科研项目设展推介,并组织青岛市单位现场对接洽谈,为产、才、研架桥铺路,助力优秀海外人才、项目扎根青岛、兴业青岛。
此外,本届“蓝洽会”将同步举办“走进青岛蓝色经济行”活动,邀请海外人才走进国际人才社区会客厅、留学生科创岛、明月海藻世界等地。“我们希望让更多海外人才真切感受到青岛对人才的渴求,了解青岛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吸引越来越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来青岛创新创业,为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凝聚人才力量。”青岛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涵养生态,续写人才强市新篇章
以精准留才之策、产才融合之举、活动聚才之行,青岛全力构建人才招引的广阔舞台,让来自全球各地的海外人才欣然而至。与此同时,青岛也在不断滋养人才发展的良性生态,让“金凤凰”们停下来,更“留得住”。
“我在青岛,分享美好”短视频创作大赛、“青聚英才·海外学子青岛行”活动、“音为有你·才聚佳节”来华留学生走近青岛自贸片区活动、“金融赋梦 共绘未来”金融合作对接活动……今年以来,青岛瞄准青年外籍人才和海外留学生,开拓“互联网+”思维,通过线上和线下形式,创新举办了短视频创作、文化交流、创业赋能、参观考察等多项活动,在外籍人才和海外留学生中掀起了来青岛看活力海滨city的连锁效应。
“通过参加活动,我有机会深入了解青岛澎湃发展中的文化产业和新媒体产业,这跟我正在研究的数字文化产业方向一致,坚定了我要学成回家的决心。”参加了“青聚英才·海外学子青岛行”活动的澳门城市大学文化产业在读博士李阳琳兴奋地说道。
近年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构建留学人员“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上线“留学人才港”平台、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实施留学人才创业支持计划、举办留学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推出留学人员服务清单等举措,推动形成良好的留学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广泛吸引海归英才来青返青、干事兴业。
聚焦重点发展产业,建设10家市级留学人员创业园,支持园区在重点发展领域打造服务产业发展赋能生态圈,鼓励在创业园区经营管理、高端人才创业孵化项目成果转化等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化孵化器运营团队入驻园区,为园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辅导、科技转化、金融支持、技术创新及企业上市等方面的服务。定期邀请行业大咖走进留学人员创业园,面对面为创业者们“找症结”“开良方”,帮助留学人员创办企业站稳脚跟、突破瓶颈,度过艰难的初创期,形成集“项目合作资源对接、经验交流成果分享、政策研究推动宣讲、项目路演培训指导”于一体的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模式。
聚焦精细贴心服务,梳理留学人员可享受的服务和政策清单共41项,更好满足留学人员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在各区(市)、功能区分别配备1名留学人员服务专员并设立专属服务联络电话,负责为留学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创新创业、人文关怀等“一站式”暖心服务,畅通沟通渠道,提高办事效率。
24年来,青岛“蓝洽会”始终在变,变的是更加扩大的海外“朋友圈”、更加畅通的双向流动、更加深入的资源融合,不变的是对全球英才的初心和期盼。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期待以2024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暨第二十四届“蓝洽会”为新起点,青岛进一步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迎接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人员“归巢”“筑梦”,续写青岛人才强市新篇章。
(任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