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是当前应对新挑战解决新矛盾的破题之解。山东省青岛市人社局贯彻落实党中央以及省委、市委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相关通知要求,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在全系统实施“1+10+N”调查研究行动计划,即把主题教育有关要求作为牢牢把握的一条主线,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10个重点方面,在年初确定的129项重点调研课题基础上重新梳理确定N项重点调研课题,目前已形成了20余项高质量调研成果,并推动大部分调研成果转化为助力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实际工作举措,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做到三个聚焦,科学把握调研切入点。一是聚焦党中央最新会议、文件、政策精神,紧扣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组织开展“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导推动青岛人社工作走在前开新局”等专题调研,深度挖掘人社工作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探索人社工作现代化发展新实践。二是聚焦全市中心工作,紧扣抓好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等全市重点任务,组织开展“博士后工作高质量发展研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技能人才供需情况”“基层人社服务平台服务情况”等专题调研,摸清人才需求缺口、基层服务短板,为推动城市发展精准提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支撑、打造便捷温馨的政务服务氛围。已完成的“城市群人才要素流动性分析和一体化促进机制研究”等3篇调研报告入选了《青岛市创新创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三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扣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新期待新需求,组织开展“协同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新业态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情况研究”等专题调研,为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不断创新人社工作新模式。
把握两个坚持,积极创新调研方法路径。一是坚持群众路线。为听到最广泛最真实的群众呼声,坚持“眼睛向下”的导向和“甘当小学生”的态度,深入开展“人社干部走流程”“人社服务进千企入万户”“局长进大厅”“处长接热线”“三进三送”等活动,把办公桌搬到企业,把经办窗口开到百姓家门口,深入基层一线和群众中了解实际情况,汲取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力量。开展调研行动以来,赴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工业园区、项目工地等一线、基层开展调研百余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千余条,为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提供真实详尽的第一手资料。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对涉及部门多、环节繁杂的课题,注重统筹资源,协同发力。比如“工程建筑领域农民工欠薪问题分析”课题,涉及住建、公安、建设单位等多个部门,以及市、区等各个层级,为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取得调研实效,通过召开联席会议、进行联合检查、组织总承包单位座谈等形式,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确定了5个重点研究方向,为充实调研内容“立柱架梁”。
完善三项机制,加速调研成果转化运用。一是完善调研跟踪落实机制。建立问题台账,在限定时间内对问题进行反馈,防止“调而不研”,形成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比如“基层人社服务平台建设”调研中摸排的84个问题,均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回复率达到100%。二是完善调研成果转化跟踪机制。建立成果转化清单,全程跟踪后续落实情况,并适时组织二次调研、政策起草等,积极做好调研成果转化的“后半篇”文章,解决“研而不用”问题。比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百十千万”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将实现成功对接博士后“揭榜挂帅”项目10个、新增博士后站100个、培育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1000个,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增添新动能。启动“补充工伤保险”和“伤养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工伤保险制度、个人养老金全国先行试点等工作,全市580多家企业参加补充工伤保险,惠及5万余名职工,开展居家伤养服务196人,住院伤养服务36人,114.8万人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完善调研考核机制。开展了不同层面的调研成果专题研讨,下一步还将组织评审优秀调研成果,并按评审等级给予适当激励。对被纳入市局以上决策、在国家级媒体公开发表的优秀调研成果,将在调研成果评审中优先考虑,激励推动全系统多出成果、出好成果。